您好!欢迎访问世预赛在哪看网站!
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

15021281375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篮球世界杯直播平台 > 志贺菌属科普小知识

志贺菌属科普小知识

更新时间:2025-03-12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458

志贺菌属是主要的肠道致病菌之一,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。以下从生物学性状、临床意义、微生物学检验等方面为你详细介绍志贺菌属相关技术内容。

生物学性状

形态与染色

志贺菌属为G - 短杆菌,无鞭毛,无荚膜,有菌毛,不形成芽胞。

培养特性

兼性厌氧,营养要求不高。因不发酵乳糖,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菌落(宋内志贺菌迟缓发酵),例如福氏志贺菌在SS平板上及中国蓝平板上呈现无色菌落。

生化反应

氧化酶阴性,不分解乳糖(宋内迟缓分解),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。A群不分解甘露醇、D群β - 半乳糖苷酶 +、鸟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。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,O抗原分为群特异性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。志贺菌分为4个血清群,44个血清型。

抗原结构

只有O、K抗原,无H抗原。

抵抗力

较弱,对酸敏感。

志贺菌属分类

A群:痢疾志贺菌(S.dysenteriae),有10个血清型,是唯-一不发酵甘露醇的一群志贺菌。

B群:福氏志贺菌(S.flexneri),有13个血清型(包括变型和亚型),各型间有交叉反应。

C群:鲍氏志贺菌(S.boydii),有18个血清型。

D群:宋氏志贺菌(S.sonnei),抗原单一,只有1个血清型。是唯-一具有鸟氨酸脱羧酶的一群志贺菌。宋氏志贺菌有I相和I相两个交叉变异相。I相形成S型菌落,对小鼠有致病力,多自急性期感染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。I相为R型菌落,对小鼠不致病,常从慢性病人或带菌者中检出。I相抗原受控于一个大质粒,若质粒丢失,I相抗原不能合成,菌则从有毒的I相转变为无毒的I相。

临床意义

致病物质

-普通菌毛:能黏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,引起炎症反应,是定植因子。

-内毒素:可引发肠毒素性、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等多种毒性反应。

-外毒素(Vero毒素):同样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。

所致疾病

-细菌性痢疾:包括急性菌痢、慢性菌痢、中毒性菌痢,还存在带菌者情况。

微生物学检验

标本采集

最好在治疗前采集黏液脓血便,如不能及时接种,需置于甘油保存液或卡 - 布运送培养基运送,必要时采集肛拭子。

标本直接检查

可用胶乳凝集试验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,也可以直接检测核酸。

分离培养

使用SS平板和中国蓝平板,志贺菌在SS平板和中国蓝平板上形成无色菌落(宋内志贺菌培养48 - 72小时为有色菌落,迟缓发酵乳糖)。也可使用XLD琼脂平板和MAC琼脂平板或志贺氏显色培养基等进行分离。

鉴定

-初步鉴定:用KIA和MIU。将在KIA上出现KA--,MIU上出现 - +/--,可进一步鉴定到属和种,后续还需进行生化和血清学试验。例如A群甘露醇 -;D群β - 半乳糖苷酶 +,鸟氨酸 + 。

-最终鉴定:依全面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作出最终鉴定。生化反应确定到志贺菌属后,继续做血清学试验鉴定到群、型。先与志贺菌属多价诊断血清(A群1,2型、B群1 - 6型、C群1 - 6型及D群)做玻片凝集试验,凝集者进一步做群、型鉴定。

鉴别试验

-与大肠埃希菌的鉴别:志贺菌属与大肠埃希菌之间的DNA相关性很高,尤其是与EIEC在生化特征上难以鉴别,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。下述特性有助于鉴定志贺菌种:①无动力,赖氨酸阴性;②发酵糖产酸不产气(福氏志贺菌6型、鲍氏志贺菌13和14型、痢疾志贺菌3型除外);③醋酸钠 -、葡萄糖铵 -、粘质酸盐 - 。

-与类志贺邻单胞菌鉴别:可用动力和氧化酶试验加以鉴别,志贺菌属均为阴性,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阳性。

-与伤寒沙门菌鉴别:伤寒沙门菌在KIA培养基上的表现与志贺菌相似,鉴别点是伤寒沙门菌硫化氢和动力阳性,能与沙门菌属因子血清(OA - F、O9、Vi)凝集而不与志贺菌属因子血清凝集。

-血清学鉴定:凡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属者均需作血清学鉴定,可先用志贺菌属4种多价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,凝集者再进一步作定型鉴定。我国现有的定群及定型诊断血清包括痢疾志贺菌1型和2型血清,福氏志贺菌(1 - 6型)血清,鲍特志贺菌(1 - 6型)和宋内志贺菌血清。

在国内各地报告的志贺菌属感染以(B群)福氏志贺菌为多见,约占总数的70%以上,其次为(D群)宋内志贺菌及A群2型。在B群中又以1b、2a及3型居多。

世预赛在哪看
地址:金大公路8218号1幢
邮箱:1431486511@qq.com
传真: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
Baidu
map